曾任利民食品厂副厂长的何兆良回忆,当年南斯拉夫的铁托来杭州,他率领团队奉命做“白帽蛋糕”送到展览会上展示。
“白帽”就是糖花,用120目以上的筛子过滤出白糖粉,和生蛋清搅拌而成。这糖花具有一定硬度,最适合做展会造型,只要不受潮,雕刻塑造出来的熊猫能保持3—5个月不变,冷天保持时间更久。为了让铁托先生大开眼界,何兆良们简直用糖花做出了一个动物园:熊猫、仙鹤、鸡、鱼、马……
有一年国庆节,何兆良还做过一个1.8米高的七层蛋糕:外围是花环,缀以各种飞禽走兽,连松柏上的松针都是用糖花雕出来的,非常逼真。以往,树干部分都以巧克力制成,国庆节天气还热,何兆良怕巧克力融化,想出个新招:把糖烧焦,用焦糖做树皮。
“文革”结束后第一年,有位不差钱的主儿找到利民食品厂,问:“我想给90岁的母亲做寿,可不可以定制一只特大蛋糕,上面要写一句话:祝母亲大人万寿无疆!只要能做出来,价格你们定。”
何兆良花了2天时间,一个人把蛋糕做出来了:直径约0.8米,单层裱花,祝寿词是用奶油裱的双层仿宋体,横细直粗,字分两层,叠起来写的,底层是白色奶油,粗些,上面一层是红色奶油的,细一些。
他透露,用奶油写仿宋体的功夫,是早年在上海学的。“当时厂里的会计毛笔字写得极好,我就请他把常见的祝福用语都写一遍,什么松柏长青,双喜临门,生日快乐。之后我就对着他的字临摹,先用毛笔练,足足练了半年,才用奶油写。实际上我用奶油裱的字比毛笔写的字要好看许多,因为我天天接触奶油啊。”
如今,个个都惯使键盘,一手丑字羞于见人,生日蛋糕上全是巧克力牌子插插了。
当我为老味道的失传而唏嘘时,何兆良却有着另一种视野:“其实,很多记忆里的味道,用专业眼光看,的确应该淘汰掉了。那些老的糕点品种啊,三分之一的白糖,三分之一的猪油,太甜太油了,不够健康。送给尼克松总统的核桃糖,甜得牙齿都发腻,现在谁要吃、谁敢吃呢?”
他觉得,如今科技发达了,更多健康美味的新品种糕点,正在被研制出来,杭州人在口味上拥有了极其丰富的选择,比起物质匮乏的年代,这是多么幸福的享受。
的确,既然一千个读者能读出一千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,那么年轻一代杭州人的味蕾记忆,也必然空前多姿。
杭州好味道,不只在回忆里,它值得继续期待